“‘健’行新思想,科普話‘疆’來”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繼續深耕南疆,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目標,宣傳“健康中國”為發展理念,從醫學的視角✒️,進行社會觀察🧚🏼♂️🗃、躬身實踐🏹。通過“深入調研🦹🏽、深推宣教、深耕服務”的方式進行大學生暑期實踐,走訪、訪談多批次援疆醫務人員🛌🏼,成為新疆南部地區適宜技術調研者🧛🏿♂️、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宣講者、健康科普工作宣傳者🍺、社會醫療服務誌願者,讓滬疆兩地青年學子在社會實踐服務中成長、成才,鑄牢和宣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醫”路援疆,助力健康
7月15日上午,團隊全體成員來到喀什市西域大道衛生服務中心🧓,開展主題教育宣講👩🏼⚕️👤、健康科普服務及應急包紮技能培訓🌟,本次活動也是我校持續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走細,切實把“我為群眾辦實事”落到實處,進一步深化對口援疆工作的生動實踐。
主題教育宣講:聚共識🫃🏼、守圓心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團隊成員闡述何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各族人民要共同凝聚在中華民族旗幟下,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在多元中鑄就整體↗️,在整體中百花齊放😑,讓中華民族共同體牢不可破、相得益彰😺。
健康科普服務:健康未來,從了解HPV開始!
團隊成員圍繞全世界女性第二高發癌症——宮頸癌,以大量相關數據為憑證,通俗易懂地闡述了宮頸癌的現狀🪠、宮頸癌的病因🥉,並呼籲大家應盡早預防宮頸癌👷🏽♀️,及時接種疫苗以進行自我保護,並倡導關註自身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特別強調定期進行“兩癌”篩查的必要性,做到早預防早治療🙋🏿♀️,讓疾病遠離自己。
急救小講堂:醫路“健”行,生命護航
團隊成員針對不同部位受傷情況,開展螺旋包紮、肘部“8”字包紮、頭部帽式包紮等包紮技能“手把手”教學,並通過知識問答💆🏼♀️、互動的形式,加深所學急救知識,進一步提高了村民們外傷現場應急處理能力㊙️🤞🏻,減少不良後果的產生🧜🏼。村民們積極上臺展示所學成果,反響熱烈🪹,充分展現了科普小講堂的意義與價值🙎🏻。
辦實事,群眾好評是標尺
7月16日上午,无极3平台副書記🧑🏽🎤🍺、副校長唐紅梅,學工部部長呂曉麗與實踐團隊一同來到了喀什市西域大道街道,團隊成員以主題教育宣講、健康科普服務、應急培訓等方式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特長,努力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的具體實踐👮🏽♀️。
主題教育宣講:以青春之名,擔時代重任
團隊成員利用身邊人、身邊事作為素材,實地對青年軍人和老年軍人代表進行采訪拍攝🧏♂️,並結合邊防軍人👆🏼、誌願軍、閱兵👏🏿、校內誌願者服務等視頻素材,以老兵與青年大學生退伍兵的事跡,引導村民了解國家安全觀,樹立為國奉獻、擔當有責的理想信念。
健康科普服務:醫社聯動 守護女性生育全周期
團隊成員針對婦女超重肥胖比例增高🤧、鹽油糖攝入過多、谷類及蔬菜水果攝入不足🧑🏽⚕️、特別是孕產婦貧血率高等營養問題,從婦女大健康理念和預防為主方針出發,提倡各個年齡階段養成均衡營養🎮、運動健身的健康生活方式,給予女性優美👩🏽🎤、優孕、優養全方位生育全周期的健康管理與營養科普🫵🏽,助力構建女性生育全周期健康守護體系。
急救小講堂:助力急救⚂,滬喀同心
當意外發生時🤭,如何盡快處理傷情便成了關鍵,團隊成員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為村民們科普燒傷及不同部位出血時可采取的急救措施🧓🏼。通過小課堂使居民們學會應急救護技能,能夠更加沉著冷靜地面對意外情況的發生,用行動搭建生命的橋梁🤴🏻⛹🏿♀️。
活動最後,无极3平台副書記、副校長唐紅梅代表學校接受西域大道街道辦事處🆗、西域大道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贈與的錦旗☆,西域大道街道居民對團隊高質量的科普服務和贈送的醫療急救包表示衷心的感謝💊。
參觀紅色館,重溫紅色情
7月18日上午🧑🏽💼,團隊一同前往作為新疆喀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喀什地區特色博物館👨🏼🚒、喀什地區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的百年喀什館👶🏼,這是一座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歷史意義、文化底蘊的博物館🤞🏿,全館主要分為“百年滄桑·崢嶸歲月”“苦盡甘來·日新月異”“民生巨變·追逐未來”三個單元。
百年喀什館中結合栩栩如生的各類場景復原、浮雕等👩🏫,講述了鴉片戰爭以來,喀什人民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以及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促使著更多的人參與到民族團結和諧發展的氛圍中🙆🏽,是喀什變遷發展至今、民族團結和諧的見證點。“微笑是喀什人民表達幸福最直接的方式”,百年喀什館裏的尾聲留給人們的是100張笑臉🫧,是喀什人民的幸福生活最真實的寫照。
本次紅色景點參觀不僅是一次紅色文化的了解與感悟,更是一次革命精神的洗禮與理想信念的教育。團隊成員感受頗深,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要傳承紅色基因,努力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站穩人民立場,與黨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勇當黨和人民利益的捍衛者,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之花👏🏻。
千裏援疆路,口述援疆情
7月16日下午,團隊指導老師分組帶領隊員前往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對以陳尉華院長帶隊的20位援疆專家進行訪談🥬。以醫學生為視角出發🤱🏻,聚焦醫學領域,挖掘學習援疆醫務工作者先進事跡,這些發生在援疆醫療戰線上的鮮活故事🚲,是醫德醫風的優秀教材⚠,也是學生思政💁🏼♂️、黨史教育的好教材👨🏼💻。通過采訪團隊成員充分了解了在臨床實踐當中可能面對到意外和考驗,更加堅定了學醫路上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觀念💂。
本次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專業知識,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專業技能和特長,努力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的具體實踐,針對村民開展了3場主題教育宣講、健康知識科普和急救技能科普演示,科普覆蓋群眾近1500人🧖🏼♀️,現場發放急救包200套。通過實踐育人基地培育建設簽約和授牌✈️、協助三甲醫院的專業醫生在當地進行適宜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將為邊疆建設輸送合格的少數民族醫學人才,也為更多有誌青年樹立醫學理想與奮鬥目標,進一步引領健康學子奉獻於社會,為群眾辦實事🛌🏽,不斷增強作為新時代中國青年的誌氣🧳、骨氣、底氣,爭做時代先鋒,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